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姓名:储德平
职称:副教授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研究领域:乡村文旅与城乡治理、博物馆公共服务及协同发展、红色研学旅游等
硕士生导师:学硕:公共管理学(管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学);
专硕:博物馆(历史学)、旅游管理(MTA,管理学)
行政职务:院务委员
-------------------------------------------------------------------------------------------------------
联系方式 Contact
通讯地址:福建福州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350108
邮箱:chudeping2000@126.com
-------------------------------------------------------------------------------------------------------
个人简介Brief
储德平,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务委员,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点负责人。兼任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联盟秘书长、福建省高校文旅经济学科联盟和福建省文旅经济政产学研金联盟秘书处负责人、福建省财政厅国家田园综合体评审专家、福建省教育厅研学旅行基地评审专家、福建省文物局文博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参与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项目,主持、参与10多项社会服务类项目,出版专著和报告4部(含合作),在《地理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旅游学刊》《Heritage Science》《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等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合作),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合作)、三等奖1项(合作),文化和旅游部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行业智库成果)1项(合作),国家旅游局二等奖1项,民政部政策理论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MTA优秀教学案例奖2项,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1项。
-------------------------------------------------------------------------------------------------------
教育背景Educational background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经济学学士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 理学硕士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管理学博士
-------------------------------------------------------------------------------------------------------
讲授课程 Lecture courses
本科生:《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文旅创新创意与竞赛技能》
硕士生:《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旅游产业经济分析》
-------------------------------------------------------------------------------------------------------
主要获奖成果 The Main Achievements
时间 | 获奖项目 | 获奖名称 | 排序 |
2021.11 | 人才振兴如何促进陕西袁家村旅游业内源式发展——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 第七届全国MTA优秀教学案例奖(全国共6项) | 第一 |
2020.12 | 组织振兴何以实现小农户与大旅游的有机衔接——以陕西袁家村为例 | 第五届全国MTA优秀教学案例奖(全国共10项) | 第一 |
2019.10 | 欧美时间银行建设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 | 民政部政策理论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 第一 |
2021.06 | “映山红”学习共同体红旅育人模式 |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全国红色旅游进校园优秀案例”(全国第3,全国高校第2) | 第一 |
2018.03 | 旅游厕所的五个“变”与“不变” | 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征文二等奖 | 第一 |
2022.12 | 一体·二融·三全·四共·五维:“映山红”学习共同体的思政育人平台构建与实践 |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 第一 |
2014.11 |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 第一 |
2024.05 | 福厦高铁对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 文化和旅游部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行业智库成果) | 第三 |
2014.05 | 关于福建省加快建设旅游标准化先进省的对策建议 | “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百项建言活动”优秀建言三等奖 | 第二 |
2009.12 | 福建省滨海旅游规划开发研究 | 第八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第二 |
2011.11 | 福建土楼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 第九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第二 |
2022.10 | “产教融合、四轮驱动”文旅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第四 |
2014.04 |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模式研究 | 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第二 |
2005.09 | 本硕衔接的旅游规划类课程建设 | 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第四 |
2024.08 | 打造“赛-践-研”学习共同体:文旅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第二 |
2024.04 | “映山红”实践队 | 福建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指导教师) | 第一 |
2023.06 | 福建“福”文化实践队 | 福建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指导教师) | 第一 |
2020.12 | 福建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工作者 | ||
2024.09 |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 ||
2021.06 |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 ||
2018.09 | 福建师范大学“我最喜爱的好老师” | ||
2015.09 |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 ||
2017-2023 |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2017、2019、2022、2023) | ||
2014-2024 |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2014、2019、2022、2023、2024) | ||
2013、2014 |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2013、2014) | ||
2017.09 |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届“集英助教基金教学奖” | ||
2023.12 | 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
2022、2023 |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2、2023,指导教师) | ||
2018、2022 | 校“十佳学术新星”奖(指导教师)、校“十佳学术新星”提名奖(指导教师) | ||
2019-2022 | 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019、2021、2022,指导教师) |
-------------------------------------------------------------------------------------------------------
代表性成果Selected Publications
(一)学术专著、报告
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内在机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8月,共26.5万字.(独撰)
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共56万字,负责20万字.(第二)
红色旅游创意策划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共24.1万字.(第一)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报告(202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2月,共34.8万字.(第二)
(二)学术论文
(乡村文旅与城乡治理方向)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自我绅士化的过程与机制——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地理研究,2023,42(7):1856-1873.(第一)
旅游型村庄食品安全治理的结构特征与体系构建——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旅游科学,2024,38(11):87-109.(第一)
From absorption to action: unraveling theentrepreneurial path in external rural tourism through bricolage and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https://doi.org/10.1080/13683500.2023.2296577.(通讯作者)
日常生活视阈下乡村外来旅游创业者的地方身份建构——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23,(5):125-137.(通讯作者)
旅游乡村治理演变机理及模式研究——陕西袁家村1949—2019年纵向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20,35(3):93-103.(通讯作者)
灾害冲击下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评估与障碍因子诊断——基于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的农户调查[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4,43(05):117-123.(通讯作者)
人才振兴如何促进陕西袁家村旅游业内源式发展——基于知识流动视角[A]白长虹,妥艳媜.中国第七届MTA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案例集[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2:1-26.(第一)
组织振兴何以实现小农户与大旅游的有机衔接——以陕西袁家村为例[A]白长虹,妥艳媜.中国第五届MTA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案例集[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9:109-137.(第一)
区域分异视角下进城居民再迁意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7):139-146.(第一)
区域分异视角下乡村企业入城意愿分析——基于浙、豫、川三省193家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5):138-146.(第一)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迁移意愿分析——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91-9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全文转载,2014年第4期.(通讯作者)
农民就业行为的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十县百村”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2014(5):152-157.(第一)
区域分异视角下农村居民迁移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浙、川、豫3省1325个农户的实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88-95.(第一)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2):129-132.(通讯作者)
古城旅游开发中的社区总体营造模式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4):569-573.(第一)
安养乡村、乐享田园:养老型乡村旅游地新机遇——基于养老旅游、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4):493-496.(通讯作者)
(博物馆公共服务及协同发展方向)
文化场馆服务供给与区域创新的时空分异及协同发展[J].地理研究,2024,43(12):3228-3248.(第一)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natur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rn Fujian, China[J]. Heritage Science. 12, 210 (2024). https://doi.org/10.1186/s40494-024-01305-2.(第一)
革命纪念场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报告[A].王金伟.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3-117.(第一)
中国城市博物馆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38(12):1497-1504.(通讯作者)
基于GWR的黄河流域博物馆空间格局演化及成因探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07):894-902.(通讯作者)
大运河文化带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及合作开发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10):1286-1295.(通讯作者)
(红色研学旅游方向)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共生发展模式探讨——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75-78.(独撰)
福建省红色旅游研究[A].陈敏华,黄福才.2016-2017年度福建省旅游蓝皮书[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27-339.(第一)
关于福建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融合性发展的建议[R].入选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专期《成果要报》,2011年第4期.(第一)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38(7):876-882.(通讯作者)
依托红色旅游大赛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N].中国旅游报,2023-11-03(3).(第一)
乡村家庭参与研学旅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3(6):15-21.(第一)
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研究[A].伍世代,陈敏华.2017-2018年度福建省旅游蓝皮书[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32-147.(第一)
(其他方向)
近二十年中国养老旅游研究态势——基于1993—2017年CNKI所刊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7):982-986.(通讯作者)
养老旅游:中外研究的多维度理论前沿与展望[J].学术评论,2018(5):32-40.(通讯作者)
海峡两岸共同参与下的国际旅游岛开发模式探究——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平潭岛为例[J].福建论坛,2013(6):153-158.(第一)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J].旅游学刊,2008(12):58-62.(第三)
闽台合作办学的宏观背景、运作形式与创新模式——以福建海峡旅游学院旅游专业为例[J].教育评论,2015(2):130-133,被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编的《2014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收录.(第一)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闽台合作办学长效机制构建[J].教育评论,2016(6):71-75.(第一)
闽台旅游专业合作办学模式——基于福建海峡旅游学院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6(5):73-77.
近二十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态势——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68-72.(第一)
围绕七“度”发力 实现南方冰雪旅游跨越式发展[N].中国旅游报,2021-02-19(3).(第一)
旅游厕所的五个“变”与“不变”[N].中国旅游报,2018-01-04.(第一)
利用传统节日 提升民族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2-16.(独撰)
-------------------------------------------------------------------------------------------------------
科研项目(仅列主持的项目)Research projects
(一)纵向科研项目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旅游治理模式比较与优化对策研究”(23BZZ065),在研;
2021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村旅游创业者创业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2021J01182),已结题;
2018年农业农村部软科学项目“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2018025),已结题;
2018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2018J01743),已结题;
2015年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旅游企业迁移驱动下的旅游城镇化模式、机制及效应研究:基于全国十县的调查”(2015R0030),已结题;
2014年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百姓富与生态美’目标下福建省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共生发展对策研究”(2014B039),已结题;
2013年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海洋经济强省目标下的福建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13B207),免于鉴定,已结题;
2011年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福建省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对策研究——基于旅游产业集群成长的视角”(2011B094),免于鉴定,已结题;
2012年福建省委宣传部年度项目“‘五个共同’机制下海峡两岸合作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模式研究”(2012D16),鉴定优秀,已结题;
(二)教学研究项目
2024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专项研究课题“‘海丝文化’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研究”(CCIPE-YXSJ-20240167),在研;
2021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科竞赛驱动下的三全育人培养模式探索”(FBJG20210156),已结题;
2020年福建省终身教育研究课题“发达地区农村老年闲暇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ZS20010),已结题;
2013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闽台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视角”(FJJKCGZ13-005),鉴定优秀,已结题;
2016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闽台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运行机制研究 (FJJKHX16-015)”,已结题。
(三)社会服务类项目
2024年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委托项目“福建船政文物遗存遗存资源整理”,在研;
2024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项目“福建文旅经济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刊发于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文稿》2024年第42期,并获2位省领导批示,已结题;
2022年福建省教育厅委托项目“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政策研究”(福建省重点调研课题“关于提升福建文旅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子课题),该重点课题获福建省重点课题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已结题;
2021年福建省财政厅委托项目“促进我省旅游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已结题;
2019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项目“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已结题。
-------------------------------------------------------------------------------------------------------
学生培养Student Cultivation
(一)课题类
2016-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含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共7项,指导教师;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1项,指导老师;
2018-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17项,指导教师(含协助指导);
2018-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40项,指导教师(含协助指导);
(二)竞赛类
2014-2024年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最佳创意奖、最具潜质奖、最佳指导教师奖、优秀作品奖,分赛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共73项,指导教师;
2021-2024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文旅与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品牌策划竞赛、会展文案创作竞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总决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指导教师(含协助指导);
2021、2024年全国地理研学方案设计大赛&地理研学社会调研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最佳指导教师奖2项,指导教师(含协助指导);
2020-2024年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8项、最佳院校组织奖5项,指导教师(含协助指导);
2021、2023年全国大学生海南自贸港旅游创新大赛决赛一等奖(第1名)1项、二等奖(第2名)1项、三等奖(第5名)1项,分赛区特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指导教师(含协助指导);
2024年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指导教师;
2024年第18届中国好创意大赛乡村旅游设计专项大赛全国三等奖2项,指导教师;
2022年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优秀奖2项,指导教师;
2019年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二等奖(研究生组)1项,三等奖(本科生组)3项,指导教师(含协助指导);
2019年第十四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2018年“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公益大赛银奖,指导教师;
(三)论文类(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共80余篇,仅列主要代表性论文)
陈长兴,储德平等. 提升博物馆的“智慧服务”水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8-19(007).
廖嘉玮,储德平等. 博物馆大力加强线上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4-30(007).
林欣芸,陈宇韬,黄晨曦,阙小乙,曾凯,黄超凡,储德平*国内红色影视的研究热点与演进[J].电影文学(北大核心,校B类期刊),2021(17):20-26.
陈丹,岳小楠,张凌,张广,杨丹萍,储德平*.国内老年影视研究评述与启示[J].电影文学(北大核心,校B类期刊,封面文章),2022(11):15-22.
詹敏莹,陈越,张浩,储德平*.我国儿童影视研究嬗变与趋势展望[J].电影文学(北大核心,校B类期刊,封面文章),2023(12):53-61.
陈丹,岳小楠,张凌.智能技术背景下我国图书馆适老化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2022(11):113-120.
徐颖,储德平*,陈银春,廖嘉玮,陈长兴.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夜间经济研究热点与脉络[J].资源开发与市场(北大核心),2021,37(3):320-326.
徐颖,储德平*,肖慧捷,蓝雅苹,张澳龙,王善杰.城市夜游产业动态演进历程与演化规律研究——以福州市闽江夜游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北大核心),2020,36(05):550-555.
王兰兰,廖嘉玮*,徐颖,陈长兴,陈银春,储德平.基于政策工具的中国夜间经济政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北大核心),2021,37(4):452-457.
储德平,廖嘉玮,徐颖.中国夜间经济政策的演进机制研究[J].消费经济(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2021,37(03):20-27.
黄鑫,储德平*,林婷,蔡沐心,卢淑莹,王兰兰.旅游产业融合对革命老区减贫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践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7,33(05):599-603.
陈长兴,陈银春,徐颖,廖嘉玮,储德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福建四大丹霞地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北大核心,校C类期刊),2022(8):83-86.
陈丹,张凌,岳小楠,张广,杨丹萍,储德平*.海岛型目的地研学课程设计探究——以福建四大特色海岛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北大核心,校C类期刊),2023(8):76-80.
陈越,詹敏莹,储德平*,潘纪晓.基于SECI模型的闽台地名文化研学课程设计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校C类期刊),2024(11):76-80.
张广,杨丹萍,刘锦涛,陈丹,储德平*.大运河淮扬段地理研学课程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校C类期刊,封面文章),2024(15):76-80.
蓝雪平,蔡姿,陈雨萍,张佳欣,李显惠,储德平.基于学习金字塔模型的研学课程设计探究——以福建五大温泉代表地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校C类期刊),2025(6):68-73.
黄榕,宋欣彤,谢宁,储德平*.基于“5W2H”分析法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以泉州海丝文化遗产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校C类期刊),待刊2025年4月.
庞肖,储德平,周姗.五育融合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及实施[J].教育评论,2021(6):149-153.
王悦,储德平,林霏阳,黄亚榕,罗燕燕,黄晨曦.研学旅行的研究热点与脉络演进[J]. 教育评论(学术精要高被引论文),2021(2) :132-138.
林欣芸,储德平,曾凯,阙小乙,陈宇韬,黄超凡,黄晨曦.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博物馆旅游志愿服务发展[N].中国旅游报,2020-01-27.
余江滨,储德平,张璇,幸迪,潘纪晓,黄亚榕. 以田园综合体理念推进乡村振兴[N].中国旅游报,2019-08-27.
王鹤琴,储德平,陈晓锋,幸迪,黄亚榕,杨菲. 日本修学旅行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N].中国旅游报,2019-06-11.
杨菲,储德平,黄景文,林霏阳,余江滨.美国营地教育的典型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9-05-28.
司宇琦,储德平,王鹤琴,罗燕燕,曾艳芳.英国学校教育旅行的典型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9-05-14.
杨菲,储德平,王鹤琴,陈晓锋,黄景文,陈晓婕. “和”文化价值意蕴下的入境研学旅游产品开发[N].中国旅游报,2019-01-22.
熊琬婷,詹敏莹,陈越,杨菲,王鹤琴,储德平.对“福”文化研学旅行开发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23-03-29.
罗燕燕,储德平,林霏阳,黄亚榕,卓秀钦. 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亟待攻克“五个关口” [N].中国旅游报,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