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下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林闽钢教授应邀莅临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以《“投资于人”与社会投资型国家建设》为题,分享社会保障研究的近期思考与想法。此次讲座由院长谢宏忠教授主持,近百名师生踊跃参与,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讲座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林闽钢教授抛出本次研究的背景和研究问题。首先从党和国家最近的工作会议和报告入手,分析了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以及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投资的重要精神,同时回溯了《人力资本》等经典研究的学术脉络,指出增强人力资本对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紧接着通过列举近年来的民生支出数据等客观事实指出社会投资型国家建设的必要性,梳理了从社会保障、社会保护再到社会投资国家发展的社会福利发展史。最后,提出本研究聚焦的三个研究问题:从社会支出来研究社会投资的最新进展和方法是什么?国外社会投资的主要路径和社会投资型国家类型分别是什么?如何在比较中研判中国社会投资的路径和发展?

第二部分,林闽钢教授提出社会支出与社会投资的分析框架。首先回顾了从“总体性社会支出”到“分解性社会支出”的发展过程,紧接着提出了基于注重收入维持功能的消极性社会政策以及注重社会投资功能的积极性社会政策,并对两类社会政策与社会支出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第三部分,林闽钢教授分析了比较视野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特征,总结了三种社会投资路径的理念和特点,分别为社会民主主义的典型社会投资路径,该路径认为社会政策是一种投资而非成本,积极性与消极性社会政策支出同步增长,并形成补充关系;自由主义的非典型社会投资路径,该路径强调以社会投资政策取代传统的收入补偿性政策,积极性与消极性社会政策形成竞争关系;以东亚福利体制国家为代表的非典型社会投资路径,东亚福利体制国家社会投资政策具有明显的“准市场化”特征,积极社会政策与消极社会政策支出形成竞争关系。
第四部分,林闽钢教授分析了中国社会投资的发展取向。首先对比了中日韩三国在社会投资发展方面的区别,随后指出中国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两种新旧风险叠加出现的两难困境,最后重点谈到中国社会投资的发展取向为以社会服务为手段,走“社会服务国家”之路,建立中国式社会服务国家,更加注重社会服务的赋能作用,同时用数智化深度融合社会服务,为中国式社会服务国家“弯道超车”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社会服务国家的理念提出、社会投资的收入内涵等问题展开深度交流。林闽钢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进行了针对性回答,既解答了师生的具体困惑,还启发了在座的社会保障师生未来要更加关注社会保障前沿、提升社会保障专业素养的核心问题。
最后,院长谢宏忠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谢院长指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林闽钢教授用生动细致的案例故事和专业严谨的研究逻辑为我们讲述了未来社会保障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也为现场的社会保障方向师生给出了可操作性的研究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主讲人介绍:林闽钢,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特聘教授(2018年),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